发布日期:2024-10-14 08:23 点击次数:172
图片
图片
”图片
网友提问:
冯名雨老师,现在养孩子太难了,只要听见孩子半夜咳嗽一下我就失眠了。我的儿子是过敏性鼻炎,咳嗽的反反复复复发,咳嗽的都变成过敏性哮喘了,该咋办?
咱们说说最近微信咨询的情况吧,得了感冒、咳嗽、鼻炎的人真不少。
秋天一到,特别是白露以后,天气变化快,白天和晚上差距大,空气又干,很容易让呼吸系统出问题。
1、这时候,过敏的毛病也开始出现了,比如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咳嗽,还有咳嗽变异性哮喘。鼻子不通气、流鼻涕、打喷嚏、咳嗽、喉咙痒、睡觉打呼噜、皱鼻子、眼睛痒等,真的很难受。
2、另外,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活跃起来,比如新冠、甲流、细菌、支原体等等。
就像我之前说的,有些小朋友本身就有鼻炎、鼻窦炎、过敏性咳嗽,再加上这些传染病,他们就一会儿这个症状,一会儿那个症状。
整个秋天,甚至冬天,都在不停地咳。
如何应对呢?
(戳上图,可进店)
1.清鼻涕:肺寒
秋风一吹,寒气便悄悄地侵入了肺。这时候,呼吸变得沉重,鼻子也像是被堵住了,因为「肺,开窍于鼻」,肺和鼻子本就是一家,鼻子是肺的门面。
肺气不顺,气血就往上涌,人就容易咳嗽。有个穴位,对付肺寒引起的问题挺管用的。
风池穴和列缺穴是当家的两员大将。它们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把火,能驱散身体表面的寒气,让毛孔舒展开来,肺气也就顺畅了。就像一间闷热的屋子,打开窗户透透气,整个人都精神起来。
风池穴,是风邪聚集的池水,擅长驱散寒气。身体表面的寒气,让毛孔舒展开来,肺气也就顺畅了。
风池穴在脑后,有人帮忙艾灸最好,一个人可以把眼部艾灸器反着戴在脑后,也勉强可以艾灸到风池穴,有点难受,为了调病略微忍忍也好。
风邪入侵往往伴随有寒气,而风池穴艾灸后,能打开毛孔,让寒气无处藏身。这样一来,头疼、四肢酸痛、流鼻涕这些症状也就随之消失了。
「风池穴」:正坐,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,与耳垂齐平处即是。
图片
那么,肺气不畅时,我们该如何调理呢?关键在于让身体的气息顺畅地升降。该发散的发散,该收敛的收敛,肺气一旦运转自如,咳嗽自然就停了。
因此,肺经的列缺穴可以用来调节身体的气息。
「肺主宣发和肃降」,宣发就是肺气往上走,肃降就是肺气往下走,列缺属于肺经,自然能把肺气调通畅。肺气的一升一降正常了,咳嗽就消失了。
「列缺穴」:两手虎口相交,一手食指压另一手桡骨茎突上,食指尖到达处即是。
图片
2.黄鼻涕:化热
如果最近着凉了,受寒了。「寒极生热」,清鼻涕之后,有点化热,就会有白脓鼻涕带一点黄+出现鼻炎症状(鼻塞、吸鼻子,早起睡下后咳嗽)。
此时单纯驱寒就不行了,还得清热。
大椎穴是督脉与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,「总督一身的阳气」,有清热解表的作用。
大椎穴补法就是温灸,比如感觉全身怕冷,四肢冰凉,手脚暖不热,可以把全能艾灸罐绑在颈椎后方,调节到暖暖,不烫的温度即可。因为「温灸为补法」。
如果要泻热,首推:放血+刮痧。
小a特别喜欢吃大肥肉,每天晚上熬夜后就会叫上三五个朋友出去吃烧烤。上个月末,头发的发际线附近长疮了,开始是个红色的痘痘,后来到变大流脓。
他在大椎穴用血糖针放血后,用拔罐器拔出2-3毫升血液。接着用纯铜刮痧板在脊柱和脊柱两侧刮痧,力度稍重。
刮痧力度重是泻法,力度轻是补法。
五天后,流黄水消失,发际疮也慢慢没了。
大椎穴放血+刮痧清热效果最好,如果要加上艾灸,可以手持艾条用「雀啄灸」,也可以清热。
热没了,黄浓鼻涕就慢慢消失了。
「大椎穴」:低头,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,下缘凹陷处即是。
图片
3.鼻塞:通鼻窍
鼻塞就是鼻子不通气,分为白天和晚上。白天在液门穴按压后艾灸。
液门就是液体的门户,主要作用就是通鼻窍,让鼻子里的血液流通起来。
鼻子通了,呼吸就顺畅了。如果有人刚觉得鼻子有点儿堵,用这个方法,鼻子很快就能通气;要是坚持用,就算感冒了,一周左右,鼻塞的症状也能好,而且一般不会再堵。
液门穴在手背上,艾灸罐不容易固定,可以手持1.8厘米的石磨艾条直接灸。
「液门穴」:抬臂俯掌,手背部第4、第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前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。
图片
晚上鼻子不通气,记住两个穴位,委中穴和膀胱腧穴,优先用委中穴。
委中穴就在膝盖的正后方,动动手就能找到。
比如左侧鼻孔不通气,就侧卧,让左侧鼻孔朝上。按揉委中穴1-2分钟,鼻子不通气就能缓解。
如果委中穴就能搞定,膀胱俞穴就不需要用了。如果委中穴用了之后又缓解,但是不持久,可以再加上膀胱俞穴。
「委中穴」:腘横纹中点
图片
和肺相关的病症,几乎都是从肺寒开始的,然后逐渐化热,有了各种表现。肺寒用风池穴和列缺穴,化热后用大椎穴,鼻子不通气用液门穴和委中穴。咳嗽问题,列缺穴通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